好消息!医院眼科现已独立开展国内先进的显微镜下微小切口斜视矫正术!
★与传统肉眼手术相比,显微镜下可把组织结构放大数倍,镜下视野清晰,手术操作精准,安全性高;
★手术切口小,对眼组织损伤少,患者术后异物感不明显;
★可避开大血管,出血少;
★切口不外露,手术痕迹不明显,不影响外观;
★手术操作精准,耗费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第二天即可出院,一周左右基本恢复。
手术效果展示
患儿男,10岁,自幼发现视物眼斜,入院后完善斜视度(+60△)、双眼视功能等检查,确诊为“共同性内斜视”,全麻显微镜下行微小切口斜视矫正术。
患儿女,13岁,发现视物眯眼、斜眼4年余,入院后完善斜视度(-70△)等相关检查,确诊为“共同性外斜视”,全麻显微镜下行微小切口斜视矫正术。
知识链接
什么是斜视
斜视是指眼外肌协调运动失常导致双眼不能同时注视物体。斜视属于眼外肌疾病,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约为3%-5%;发病年龄多见于儿童期。
斜视的危害
1.影响外观形象,严重者可导致患者心理障碍;
2.斜视患者不能精确地判定空间物体的位置和距离,立体视觉较差;
3.斜视患者如果用眼时间稍微过长,与正常人相比就会更容易出现视疲劳、眼睛不舒服、眼睛发胀的症状,还会特别劳累,出现头晕、脑胀的症状;
4.如果斜视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弱视,尤其是儿童;
5.斜视患者常出现习惯性歪头视物,长期不干预易导致异常头位或者面部发育不对称。
斜视易忽视
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斜眼是因为年龄太小,没有发育完全,随着年龄长大会自愈,因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期。
受技术水平限制,信阳地区一直缺乏诊疗斜视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导致许多斜视患者未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或者拖至成年,待到严重影响生活、婚配、就业或出现“歪头”时才前去就医,但成年后再实施斜视手术改善的只有外观,对视功能的恢复无任何益处。
斜视难诊断
斜视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增加确诊难度。除表现出明显的眼位偏斜外,有些患者还可能仅有喜欢歪头、斜颈、眯眼、怕光,并出现步态异常等非特异性的症状。
斜视的分型复杂,为明确诊断并确定分型,除眼科常规检查外,还需要利用眼科专业设备进行斜视角检查等。斜视角度检查是确诊和制定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需在患者的密切配合下反复多次进行,儿童患者配合度低,诊查难度较大,且容易产生较大误差。
因此,斜视需要经验丰富的眼外科医生进行一系列的专业诊查后方可确诊。
斜视能治疗
斜视治疗的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斜视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部分。手术治疗不仅为了矫正眼位、改善外观,更重要的是建立双眼视功能,手术时机以6~7岁前为最佳。非手术治疗主要是正位视训练,作为手术前后的补充,有助于视功能的恢复。
(本文来源于,经编辑,转载此文请标明原作者,保持文章完整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