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斜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1年在北京,老板的儿媳妇叫一90后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6756950.html

在9年前,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位奇怪的杀人犯,在公堂上没有一丝悔过,微笑面对法官,一心想求死,请求法官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

看到这奇怪的表现,在场受害者家属悲痛欲绝、泣不成声!法官也多次提醒他严肃点,按正常来说,一般罪犯会苦苦哀求法官,而他却不一样。并且他还是一位90后,犯罪时才刚刚20岁,人生才刚开始,却意味着余生可能在监狱中度过。

他到底是谁?他经历了什么使他的人生发生这么大的改变?

不幸的童年

他就是马金库,于年出生在黑龙江省的普通农村家庭,他的原名叫钱忠明。他的出生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欢乐,反而是难上加难,因为他的父亲钱宝生是一个嗜赌如命之人,他整天游手好闲,有点钱就去赌博,儿子的出生并没有让他“收手”,反而觉得儿子是一种累赘。

所以在这样的家庭里,他的出生就是悲剧的开始。

他的母亲樊守丽是一位朴实的农村妇女,与钱宝生结合,受尽丈夫的家暴。钱宝生每次喝酒打牌回来,稍有不顺,就对他母亲拳打脚踢,樊守丽都选择隐忍、沉默。

但每次隐忍换来的不是丈夫悔改而是变本加厉,甚至在她怀孕期间对她大打出手,这让樊守丽心灰意冷,觉得丈夫无药可救,在孩子出生后不久便提出离婚,马金库被判给前夫。樊守丽想着“虎毒不食子”,相信前夫不会对自己的孩子怎样?

处在襁褓中的马金库,并没有唤醒作为父亲的那种责任,还是一如既往赌博喝酒。不久后,父亲带回了一个女人,也就是马金库后来的继母。

继母的到来,没有给马金库带来希望,反而是无尽的痛苦。继母觉得马金库是个多余的人,对他非打即骂,受尽虐待,时不时不给他饭吃,要他饿肚子,作为父亲的钱宝生对他不闻不问、不管不顾。

在这样的家庭,马金库的童年是不幸的,少了那份天真,更多的是自卑、内向。有一次,继母对马金库大发雷霆,拿着扫把重重打在他的耳朵上,耳朵瞬间流血不止,也听不到东西,被打聋了。

被打聋后的马金库,不敢声张,只能默默忍受。这时候,他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多么想回到妈妈身边。不幸的是,他的父亲因打牌与人发生争执,一怒之下,他的父亲将牌友杀害,被判处死刑,这时马金库才4岁。

他的童年时没有父母亲的呵护,此时他又失去了父亲,继母对他更加肆无忌惮。就这样,马金库又在继母身边无助恐慌中度过了两年。

“多余的人”

父亲去世后,继母觉得马金库是个“拖油瓶”,于是找人打听到樊守丽的下落,将马金库送到亲生母亲的身边。

樊守丽再次与儿子相见,却不记得他儿时的模样,望了许久才认出是自己的儿子。看着儿子骨瘦如柴,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作为母亲的樊守丽心痛不已,决定今后好好补偿儿子多年所受的苦。

这时的樊守丽已经再组家庭嫁到马家,母亲请了算命师,将儿子改名为马金库,希望他今后大富大贵

“有妈的孩子像块宝”,马金库在亲生母亲的身边感受到久违的温暖。不久后,母亲樊守丽发现了儿子的异样:眼睛斜视,有时候叫他都听不见,有点耳聋。母亲赶忙询问儿子这是怎么回事?年幼的马金库说:“这是后妈打的”,母亲听到这话心碎不已,抱着儿子哭成一团。

马金库在母亲的关怀之下,开始上学了,虽然继父对这个“多余的人”不受待见,但也不好说什么。儿子也很懂事,放学之后帮忙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校成绩名列前茅,奖状贴满墙都是,曾经的“三好学生”为何会沦为杀人犯?

几年后,这个重组家庭迎来一个新的成员,小马金库13岁的妹妹诞生了。妹妹的诞生丝毫不影响母亲对他的爱,一如既往宠爱着他,但他的继父却不这么想,愈发觉得他是“多余的人”。

家庭环境使他养成性格内向,封闭自己,一心扑在学业上,在“小升初”考试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五常市实验中学。

这一消息对他们母子二人来说,是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但对他的继父来说,却是显得那么不在乎,甚至嫌弃,继父认为马金库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不值得送他读那么多的书。

五常市实验中学是市里的重点中学,就意味进去读书需要高昂的费用,继父舍不得花线,但她的母亲咬牙坚持送他读书,两人的意见分歧很大,闹得不可开交。

最后母亲借了元钱将他送进了这所中学,马金库非常感激母亲,因此在校发奋努力学习,希望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母亲,希望以后像表姐那样考上一所大学。

当一切逐渐向好的方面发展时,马金库却选择退学在家,这是什么情况?

原来马金库每次在学校打电话给妈妈时,总能听到电话那头妈妈的哭泣声。懂事的他知道是继父为他求学之事耿耿于怀,与母亲吵架。这时候,他想到辍学来帮助母亲分担一些家务活,不让母亲受到欺负。

马金库与继父的感情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在一点一点消失,直至荡然无存。有一天,辍学在家的他看到母亲不开心,对继父说:“我们做一顿好吃的,吃饱了妈妈就不烦心啊”,继父却对他说:“滚一边去!”,热脸贴冷屁股,这时候他觉得自己再怎么讨好继父,始终觉得他是“多余的人”。

工作不顺

母亲与继父陷入无休止的吵闹中,日子也没法过下去了,年,樊守丽不堪忍受又与第二任丈夫离婚。

离婚后的樊守丽,为了生计,带着全家人来到北京打工。身在异乡为异客,诺大的北京何处才是他们的归宿,他们只能租住在北京偏僻的城中村,这里弥漫着周边建筑物带来的灰尘。母亲迫于生计,整天奔波劳累,不过碎银几两,与儿子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儿子的心理也在慢慢发生变化,逐渐萌发轻生的念头,看着劳累的母亲,马金库富有哲理性对母亲说:“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为什么要活得这么累?”

这个问题,母亲也不知怎么回答,意识到儿子的心里有些问题,不过并没有与儿子作过多的交流。

长大成人的马金库,由于学历低,找工作不好找,只能做些卖苦力的活,没有稳定的工作。樊守丽租住在北京马各庄小学附近的民房,十来平方,却住着五个人(马金库、妹妹、妈妈、新来的继父、外婆)。

马金库工作的不顺,家庭的困境,造成他性格有些缺陷,有些悲观厌世情绪,负能量一点点积压在心中,直到哪天悲剧的爆发。

悲剧的发生,变成杀人犯

在北京漂泊了两年后,马金库终于找到一份稳定的搬运工,第一份工资全部交给母亲,目的是让母亲不要活得这么累,这也是他活下去的动力。

每到周末,马金库会回到母亲租住的家里,进门就会大喊:妈妈,我饿了,今天吃什么?樊守丽看到儿子这样的变化颇感欣慰,觉得未来的日子有盼头,同时不幸也在悄悄的降临。

年5月22日的前一天晚上,马金库疲惫不堪回到宿舍,准备好好睡一觉,因为最近作息时间有点混乱。可是这天早上6点钟被老板的一通电话吵醒,老板叫他赶紧过来搬货物,马金库心里非常生气,极不情愿起床过去搬货。

卸完货已经是早上八点钟了,心里越想越气,这么早就起来干活,还没加班费。

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马金库就是属于这种人,一旦触及到痛处,就会爆发出来。

此时的他萌发出一个邪恶的想法:将给自己准备好的二三十颗安眠药放进公司食堂煮的汤里,同事们喝了之后,陆续出现一些头晕、呕吐的症状,医院进行治疗。

同事们都走了,他就可以不用干活了,美美地睡上一觉。可是还没走到宿舍门口,又听到老板的儿媳妇叫他去换个电灯泡,并且顺便照看一下2岁的小孩,老板好像将他当作那种随叫随到的保姆那样。

听到这一要求,马金库表示拒绝。但老板的儿媳妇小尹却对他说:“你一个打工仔,老板叫你干什么就干什么,哪来那么多的废话!”本就怒火中烧的马金库,一下子被爆发了。两人发生了争执,气不过马金库拿着旁边的斧头想吓唬吓唬她,没想到老板的儿媳妇大喊;“杀人了,救命啊!”

马金库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失去理智后的他拿着斧头将老板的儿媳妇活活砍死。而那个只有2岁的孩子看到马金库的行为后,吓得大哭起来,马金库杀人杀红了眼,又将斧头砸向了只有2岁的孩子。

微笑求死

做完这一切后,母子两人倒在血泊当中,马金库惊慌失措,他偷走老板柜子里的块现金,开着老板的别克车向老家的方向逃走。可是他是第一次开车,没有学过驾驶,慌乱中冲向路边的一棵大树,于是弃车打车逃走。不料,在路上被当地警方逮捕,他本想着回到老家看看朋友,就去自首。

在法庭上马金库面对被害者的家属撕心裂肺的哭泣,他满不在乎,没有一丝懊悔,并且微笑面对在场的人,法官多次要求他严肃点。听完法官的公诉,问马金库还有什么要发言的?

马金库微笑着对法官深鞠一躬说:我希望法官能够尽快判决本人死刑立即执行,谢谢!”

说出这话时,在场的人都感到惊讶。母亲樊守丽看着戴着手铐的儿子泪流满面,她想不通这么乖顺的孩子怎么会去杀人呢?马金库走近母亲身边不断安慰着她:活着这么累,以后别这么拼啊,多注意身体!

最终马金库被判处无期徒刑,今后余生将在监狱中度过。

结语

马金库的遭遇,是他原生家庭的不幸及童年的经历所带来的,形成性格偏激缺陷,缺少与父母沟通,父母也没有很好的引导他。他曾经也说过:我不想提过去的事,都是父母毁了我!

可是不管怎样,这些都不是他犯罪杀人的理由,犯了罪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假如老板的儿媳妇说话说得好听些,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马金库的遭遇,正应了那句: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可见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家庭教育的好坏对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