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性斜颈一.定义因一侧胸锁乳突肌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该肌缺血、萎缩、发育不良、挛缩,或一侧胸锁乳突肌因产道或产钳挤压牵拉引起受伤出血,血肿机化纤维化而致。二、病因直接原因是胸锁乳突肌的纤维化引起挛缩和变短,但引起此肌纤维化的真正原因还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先天性胸锁乳突肌发育不良,分娩时易被损伤。2、一侧胸锁乳突肌因产伤致出血,形成血肿后机化,继而挛缩。3、宫内胎位不正,使一侧胸锁乳突肌承受过度的压力,致局部缺血,继而过度退化,为纤维结缔组织所替代。4、受累肌肉组织的病理变化类似感染性肌炎,故推测胸锁乳突肌因产伤引起无菌性炎症,致肌肉退行性变和瘢痕化,而形成斜颈。5、动物实验证明胸锁乳突肌的纤维化改变可由静脉阻断产生,因此有人认为此病与出生时胸锁乳突肌内静脉的急性梗阻有关。目前多数学者支持产伤或子宫内位置不良引起局部缺血学说。三、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在生后头2周内在颈部可摸到圆形或椭圆形较硬的肿块。1~2个月肿块可发展到枣核大小。此后2~3月内便逐渐变小或消失。右侧比左侧要常见。其次注意观察小儿头部姿式,患儿头部常固定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头总偏向有肿块的一侧,面部朝向无肿块的一侧。四、诊断根据生后两周内出现颈部质硬包块,无红肿热痛,边界清楚,可活动,X线片未见颈椎异常可作出诊断。畸形可在生后即存在,也可在生后2~3周出现。病初头部运动略受限,但无明显斜颈现象,触诊可发现硬而无疼痛的肿物,与胸锁乳突肌的方向一致,在2~4周内逐渐增大,然后开始退缩,在2~6个月内逐渐消失。五、治疗原则任何持续性的斜颈在生长过程中将缓慢加重,头向患侧而面部朝向对侧倾斜。当畸形严重时,患侧肩部升高。颅骨的额枕径较正常者小,早期手术治疗可预防这些畸形。在6~8岁前手术治疗可允许面、头部不对称获得良好塑形。不幸的是许多病人在初诊时已出现固定畸形,而剩余的生长潜力不足以矫正畸形。医院康复医学科儿童康复部成立于年,现已为中央财*社会示范项目及省市级儿童康复项目定点机构,康复病种包括脑瘫、智力发育迟滞、语言发育障碍、协调障碍、脑膜炎后遗症、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期)、自闭症、多动症、学习障碍、儿童骨折及脑外伤等。针对儿童的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协调、认知及行为,给予专业的儿童神经发育标准化评估。从孩子出生后即可到我科室进行功能发育评估,并建立孩子的生长发育健康档案。根据评估得出与实际相当的发育年龄,与实际年龄进行对比,评估儿童各项功能发展速度,并给出专业的康复建议与干预措施。科室简介:医院康复科是滇西南地区最早建立的现代化康复医学科,立足石林地区,辐射整个滇西南发展目标和格局,为石林及周边地区患者提供全面的现代康复服务。年,被石林卫生健康委评为“石林医疗名科”,以鼓励学科继续引领区域性康复发展,惠及更多患者及家庭。目前,康复科已经发展成为昆明医科大学、郑州大学、四川省职业卫生康复学院、长沙民*学院等高校康复专业理实教学基地。科室31名医务人员,国家级、省市级康复专业委员会任职总数达14人,主编教材3部,主译康复著作4部,参编参译12部。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08:00——12:00;14:00——18:00就诊地点:医院住院部一楼康复治疗区或七楼医生办公室;就诊流程:先挂号后诊疗,门诊挂号康复科后到住院部就诊;——67747730——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