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斜视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夫妻助学26年扶智改变他们命运
TUhjnbcbe - 2023/5/19 21:10:00

核心提示

从家徒四壁房子四处漏风,到盖起崭新的三间大房;从因为家贫小学都差点读不完,到靠着努力学习,走出山村,看到了精彩的世界,还拥有了自己的幸福之家……知识和教育让他们告别了贫穷的境遇,迎来了不一样的人生,而这些转变的背后,是丹东一对热心于助学的夫妻二十多年间的默默相助。

参加一次助学活动、为困难的孩子捐一次款不难,难的是长年累月的坚持。这对名叫刘刚、解晓霞的夫妻,在助学事业上一坚持就是26年。

“没有解姨、刘叔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他们对我家孩子的恩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这是受他们帮助的学生和家长最朴实的表达。解晓霞、刘刚说,他们两口子都是靠知识改变命运,希望也能帮助家庭困难的孩子们。他们现在带着女儿一起走上了助学路,将来还要带着外孙,把这个“家风”传下去。

刘刚、解晓霞夫妻与受助孩子的合影。

山村孩子告别贫穷走向世界

“第一次见到解姨和刘叔时,我还很小。”但当时的心情,李飞至今忘不了,“老师说,这对好心的叔叔阿姨是来资助我继续上学的,我真的非常激动。”

“我们一家最开始接触助学是在年。”解晓霞回忆,当时报纸等媒体都在宣传希望工程,她和爱人刘刚便到相关部门去询问,认识了当时上小学二年级的李飞。与其他资助人直接寄钱不同,解晓霞夫妻坚持要去小李飞家里看看。“我们家当时真的很困难,房子非常破。”李飞回忆,“刘叔和解姨对我真的很好,放假还总接我去他们家,买衣服、买文具,四处玩儿,那些公园和景点的样子,现在在我脑海中都是清晰的。”

转眼间,李飞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教育改变了他的命运,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一名设计人员,如今不仅走出山村,还经常有机会出国去学习和交流,当年连供他读书都难的家庭也靠着勤劳肯干,翻修了老房子,盖起了三间敞亮的新房。如今只要有时间,李飞都会打电话来和他们聊聊。李飞说:“小时候曾经登台唱过一次《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我想唱给两个人:一个是我的母亲,另一个就是解姨。我结婚的时候也跟大家说,解姨和刘叔虽然跟我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他们在我心中的份量跟父母是一样的。”

供孩子上学还帮孩子治病

“哪怕过去快20年了,我也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个冬天,很冷,他们两口子大老远到我家来看孩子。”解晓霞、刘刚长期资助的一对双胞胎——刘泉、刘明的母亲张梅回忆,第一次来,他们两口子就给两个孩子带来了学费和文具。

解晓霞回忆说,跟这对双胞胎结缘是在年。她当时参加了一次帮助贫困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帮助对象是一个叫刘明的孩子。解晓霞两口子去了刘明家,发现原来还有一个双胞胎哥哥刘泉,俩人一商量决定要帮就不能帮一个,主动提出还要负责刘泉的学费。

“我家这俩孩子是解姐两口子从小学一直供到大学毕业的。”张梅说,解晓霞一家不仅帮孩子上学,还解决了足以影响孩子一生的问题。刘泉患有先天性斜视,解晓霞通过多方打听,医院特别擅长做这类矫正手术。帮忙联系好后,解晓霞买好车票,并将元钱塞进刘泉母亲的手中,让她带孩子去治疗,终于让刘泉的眼睛恢复得和普通人一样。

真情付出换来感恩的心

“我永远感激解姨和刘叔,他们对我就跟对自己家孩子一样。”李飞说。

“刘刚、解晓霞这两口子的恩情我们一辈子忘不了。”张梅说。

解晓霞两口子帮助这些孩子时从没想过要什么回报,可是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庭用一颗颗感恩的心给了他们最温暖的回馈,他们从陌生人变成了超越血缘关系的亲人。

逢年过节,解晓霞家都很热闹——李飞的父母每年都要给他们送点东西;双胞胎刘泉、刘明的母亲张梅也会大老远带着年货来看他们,解晓霞知道她家不容易,总也不肯要,但是对方也很“犟”,不管解晓霞怎么推辞,哪怕她不露面,也要把东西医院门口。

受资助的几个学生这几年也陆续毕业,工作后领到的第一份薪水,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解姨和刘叔——李飞买了礼物去看他们,刘明则在工作的第一年要给他们元钱的过年红包,他说自己可以自立了,要感谢刘叔、解姨这么多年的帮助。

“孩子的钱,我们当然不能要,但是他们的心意让我们非常感动。多少年没流泪了,可是那个时候真是差点没忍住。”刘刚回忆道。

知识改变贫困境遇

如今双胞胎刘泉、刘明都已经大学毕业,找到了还不错的工作,收入也都还行,兄弟俩都知道上进,为了将来的生活努力工作,如今已买了房子,准备将来结婚用。

“他们都是勤劳的人,这些年通过努力,家里的条件都有改善。只要肯干,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现在的一切努力都是为将来的生活打基础。他们农闲时会去冷库处理海货,或者去大棚里摘蘑菇,收草莓,只要有活就必定不会闲着,就是这样的动力才会让他们一家人的生活走出以前的困难,过上好日子。”解晓霞说。

女儿从小跟着父母一起助学

解晓霞加入了丹东市振安区爱心志愿者协会,开始跟着大伙一起去特教学校帮助身体有残缺的孩子们。

“解晓霞一直就是团队的骨干,后来还带着女儿加入助学行列。”丹东市振安区爱心志愿者协会会长包华表示,这么多年来,解晓霞从没缺席过一次志愿者活动。

“我小时候其实不太懂父母在做什么,后来跟着他们去了几趟那些陌生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家送东西,我才慢慢理解,父母做这些是为了让那些孩子可以继续读书。”解晓霞的女儿刘梦寒说,理解了之后,她从来没有因为父母对别的小朋友那么好“吃醋”,而是每次也跑前跑后地去帮助他们。

对话助学夫妻:

要把助学家风传下去

走进刘刚、解晓霞的家,记者发现客厅、卧室到处都是直达屋顶的书架,置身其中就像进了一个小型图书馆,经过刘刚的估算,他们家的藏书大概有3万册左右。

记者:藏书和助学,两者有什么关联吗?

刘刚:我们两口子都喜欢藏书,因为是知识改变了我们一生的命运。我们俩都出生在农村,通过学习考试,我妻医院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我则成为供电公司的一名员工。我们切身体会到接受教育对人有多重要,所以在我们有能力之后,想帮帮有类似境遇的孩子。

记者:这些孩子走出贫困,过上了新的生活,看到这一切,您有什么感触?

解晓霞:我们是真的打心底里高兴,教育让他们有了改变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也努力,我们希望他们将来会更加精彩。

记者:在助学这方面还有什么计划吗?

解晓霞:这件事我们会一直做下去,把助学这件事当做“家风”,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文中受助学生:李飞、刘明、刘泉、萍萍,学生母亲张梅均为化名)

来源: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特派丹东记者王晓阳

编辑:崔陶然

1
查看完整版本: 夫妻助学26年扶智改变他们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