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3月29日讯(通讯员谭永强谭盼盼)3月29日是第26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近年来,溺水、摔伤跌落、烧烫伤、异物卡喉等意外伤害屡见不鲜。安全问题时刻不能松懈,那么如何有效地向孩子传递正确的安全知识?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副队长、医院急诊科主任*磊教授为大家讲授一堂安全教育课。
溺水
每年夏天都有很多孩子在野湖游泳溺水的新闻。但是,儿童溺水并非都发生在游泳池、河湖之中,家中也是溺水发生的常见地点,其中以低龄儿童居多。
如何防溺水?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下水游泳;
3.不在无家长监护的情况下下水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和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到不熟悉水情的水域游泳;
6.不到河边嬉戏玩耍(到河滩边洗涮或做家务必须有大人的陪护);
救溺五招
1.叫:大声呼叫,打电话报警,不可贸然下水。
2.伸:将硬质或软质延伸物递给溺者。
3.抛:将绳索、浮具等地给溺者。
4.划:划船或救生板施救。
5.游:专业人员下水游泳施救。
*磊提醒:落水后只要想办法能使自己的头部间断浮出水面,在一定时间内就不会发生溺水死亡,这一点很重要。那怎样才能让身体浮起来呢?首先不要惊慌,沉着冷静采取自救,千万不能用手上举或挣扎,这样只会使身体越来越下沉。正确方法是:头后仰,口向上,尽量使口鼻露出水面进行呼吸和求救,同时采取吸气要深,呼气要浅的方式,这样可勉强浮起,而会游泳的人如肌肉疲劳、抽筋也应采取这样的自救办法。
若孩子意识不清,除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外,还应评估孩子的呼吸、脉搏是否消失,如果呼吸、脉搏消失,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坠落伤
*磊表示,2-14岁年龄段的孩子更容易坠落伤,这是因为2-14岁的孩子比较好动,活动能力比较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没有很强危险意识。坠落伤最常见的是孩子从凳子、桌子、床等处坠落,而不是阳台、窗户、屋顶等高处地方。
那发生坠落伤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1.保持冷静,不要着急扶起来当孩子发生坠落时,家长应该静观10-20秒,以防在伤势不明的情况下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2.出血根据出血的速度来判断出血的严重程度,严重出血是伤到了动脉;而静脉,毛细血管出血是较为缓慢的出血。
3.骨折如果孩子坠落后,没有出血的情况,可以让孩子活动一下肢体,观察是否有肢体活动障碍。
4.受伤部位肿胀仔细检查身体着地部位,发现有跌落处的瘀青或红肿时,可以立即对伤处进行冷敷。
5.脊柱受伤千万不能抱起、背起孩子就走,这种搬运方法就可能造成高位截瘫。正确的方法是呼叫,等待专业的医护人员处理。
这些情况需立即就医:
1.在平时一般清醒的时间段,孩子变得格外嗜睡或无精打采。
2.孩子出现持续的头痛,或持续哭闹不安,或者呕吐超过2次。
3.出现胳膊和腿无力、行走困难、走路姿态比原来笨拙、口齿变得不清、斜视或看不清东西。
4.在清醒了一段时间后,孩子再次出现意识障碍、抽搐。
5.面色发白发青、手脚发冷。
*磊提醒:年龄越小的孩子,头部占身体比例越大,头部越容易受伤。有些头部受伤的孩子,症状反应相对较晚,因此家长应在伤后的24-48小时内应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