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老人秦岩章退休24年省吃俭用捐款27万元—中华励志
如果幸福有秘方,那应该是什么?84岁的老人秦岩章让24年的退休生活,形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给自己的人生做起了“加减法”。他目前的退休金一个月
3480元,除了每个月几百元的生活费,全都用在做好事上了。24年来,他捐款总数达27万多元。退休老人秦岩章找到了自己的幸福秘方。
陈洪标
摄
有事做每天才高兴
秦岩章的家在浙江永康市,年轻时学过五金手艺,后来是一名管理财粮的助理员。
退休后,没事做的秦岩章很不适应。一天,他翻箱倒柜,把学手艺时的家伙全找出来,要靠它们出去帮人家做点事情。于是,每逢附近乡镇有集市,秦岩章带上家伙,摆摊免费给群众修理各种锅、壶等生活用品。
修理喷雾器,是秦岩章的一大拿手“绝活”,他的足迹因此踏遍了周边村落。有一次,秦岩章来到永康中山后村免费为群众修理喷雾器,要修理的实在太多,结果他在村里住了15天,帮助群众修理了500多把喷雾器。最多的一天,他一连修了50多把。
现在,一些群众还会拎着喷雾器来找秦岩章修。每次秦岩章都是分文不收。至今,他修理过的喷雾器已有1300多把,成为远近闻名的喷雾器修理“专家”。
秦岩章曾有过一次惊人的“创举”,至今还让人津津乐道。5年前,秦岩章自掏腰包,为永康市137座凉亭买了137把扫帚,骑着自行车送了半个月,最远的一次,骑了近40公里路。
如果不出去找事情做,秦岩章心里就会不安,在家里也呆不住,哪怕出去走走也好,有事做了,就更高兴,睡觉也睡得踏实。24年来,秦岩章养成了这种习惯,再也离不开这种生活方式。
要说有什么变化,就是以前退休金少,和老伴一起生活,做事情的时候,出力的比较多。现在退休金多了好几倍,老伴几年前也走了,就剩自己一个人,年纪也大了,一些重的力气活,干不动了,所以出力少起来了,相对出钱多了。
但是,有一点始终没变,那就是从发现有事可做开始,到值不值得去做,能有多少人受益,再到自己参与其中,这个过程是最享受的,每次都很有成就感,远远要比只捐钱了要快乐百倍。
27万元捐款里的秘密
在他的住处,留存着一些零星的“记录”,这些“记录”都是接受捐助的当事方,写给老人的字据等。翻看这种特殊的“账簿”,老人光捐出去的现金就有27万多元。
捐款分三种类型:一是捐给当地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慈善机构的,比如,2009年9月1日,秦岩章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台湾遭受强热带风暴侵袭,第二天,便将手头的6000元钱拿了出来,又向孩子秦回春借了2000元,将8000元送到永康市红十字会,委托转赠给受灾台胞。这样的捐赠次数比较少,只有两次,另一次是汶川地震,村里发动捐款,他到城里取钱,结果孩子给他代捐了,尽管数目是村里最多的,但他还是不满意,嫌儿子太小气,没按他的意愿捐。第二种类型,是直接捐给个人,有遭受火灾的受灾户,有患重病的,一共18000元。剩下来的全是捐给10多个村里做公益事业的,修桥、造篮球场、装自来水、建凉亭、砌水渠、修闸门等。
秦岩章说,之所以既出钱又出力的捐款类型比较多,是因为他喜欢,解决了退休后想找事做的问题,通过自己出去找事做,发现这个村子的路要修了,桥要修,就去找村里,自己掏钱,和大家一起干,他喜欢这种方式,不但踏实,放心,做起来也有劲,方便了更多人。
由于秦岩章爱捐助的名声在外,经常有人慕名而来。该不该捐,秦岩章有个方法,能到实地去看的,必须去,去不了,也要核实情况。不盲目捐赠,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这是他的原则。
更多学会感恩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