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官员建议放开存款利率上限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对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提出建议:进一步扩大甚至放开存款利率上限。
中广北京1月7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媒体刊发的一篇最新文章,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文章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提出了这样的建议:“下一步可进一步扩大甚至放开中长期定期存款的上浮区间;等到时机成熟后,再逐步扩大短期和小额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直至最终放开上浮限制。”
纵观各国,利率市场化变革的完成都是以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为标志。有人认为,这篇文章暗示央行下一步的动作可能是放开存款利率的上限。东方汇金期货金融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柳瑾发表他的观点。
柳瑾:我们认为对于他这个建议,其实央行应该说已经在进行操作了,2012年6月8号还有7月6号的两次利率调整,其中就已经对存款利率的上限做了一定幅度的放宽,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明智的措施,而且这个措施是国际上一个通行的先例,也是利率市场化第一步要做的。
对于银行来说,要实行利率市场化,它有两个利率,一个是存款的利率,一个是贷款的利率。从银行的操作来讲,首先还是应该先放宽存款利率,因为存款是银行吸纳资金的来源,它只有吸纳资金之后才能进行贷款,放贷之后才能产生息差的利润。盛松成的建议其实更多是第一步先放松的是中长期大额存款,因为长期的存款要比短期存款来得稳定,而大额的存款要比小额存款来得稳定,中长期大额的存款相对来说它的波动幅度是最小的,所以第一步先把最稳定的中长期大额存款进行市场化。第二步再逐步开放短期的,小额的,波动大的,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做法。
盛松成在文章中提到,应该在宏观经济环境稳定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并认为近期通胀压力减轻、资产价格稳定、流动性总体宽裕,为利率市场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从目前的情况分析,当下是不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时间窗口”?
柳瑾:从整体上来看,现在的确是推进利率市场化一个比较有利的窗口。其实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的通胀压力,尤其是上行压力还是在增大的,尤其是境外,由于第三轮和第四轮量化宽松以及全球央行的利率下行的压力,其实输入型通胀的压力是在增大的。从利率市场化整体上来看,不可能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你再去推进利率市场化,只有说大体的条件具备了,基本上就已经可以了。
随着去年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起步,其实很多的中小银行已经感受到了压力,有人担心,如果未来完全放开存款上浮限制,对银行的经营将带来很大挑战。可以说现在商业银行的盈利很多是来自受保护的息差,如果放开利率,各银行之间争夺存款是不是可能有价格战?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会不会导致银行过度竞争,进而引发风险?
柳瑾:价格战一定是会有的,商业银行,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商业银行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中小型商业银行竞争的压力、吸纳存款的压力其实是非常大的,现在大部分商业银行的整个收入70%到80%是来自于息差。我们认为至少2013年应该还不会马上就出现过度竞争的情况,但是必然会出现一个激烈竞争的局面。我们认为其实银行还有很大的自主余地可以调整,通过转变收入结构来调整自己的生存竞争的状态。
盛松成提到,要实现利率*策向实体经济的有效传导,仅仅进行价格改革、放开利率管制是不够的,还应在利率市场化的同时推进市场准入改革,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增加金融供给。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充分、良性的市场竞争,改善信贷供需关系,使利率*策的调整充分、顺畅地传导到实体经济。柳瑾表示,这其实是央行一直以来正在稳步推进和实施的一些举措和思路。
柳瑾:很多农村合作信用社甚至包括一些农村最下一级的银行,其实都已经开始向正规银行转型,这个转型其实就已经代表私人资本或者说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因为很多合作信用社等机构其实都是由私人股东投资的,当这样的资金进去以后,其实是在引导利率市场化。现在大部分银行是国有的,很多并不是完全以盈利为目的,而当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之后,以盈利为目的,这就是一个最主要的趋势,它必然要遵循市场化的规律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