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今天的河北省正定)。身高八尺有余,姿态雄伟,智勇双全,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之一。汉朝末期军阀互相征伐,赵云受到同乡人的推荐,带领其追随者投奔公孙瓒。但是没过多久,他就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公孙瓒,回家为兄长处理后事。七年之后赵云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便决定追随刘备。其后赵云追随了刘备将近三十年时间,在这三十年间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被封为五虎上将之一。
初平二年的时候,赵云带着追随者去投奔公孙瓒。公孙瓒对赵云说:“我听说冀州全都想要投奔去袁绍,你怎么会来到我这里呢?“赵云回答道“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仁义之人,百姓们有流离失所的危险,我们同乡的人经过商讨,认为要追随仁义之主,并不是我们现在追随你,而是你现在代表了仁义。”公孙瓒因此认为赵云有常人所不具备的才能。
赵云在追随公孙瓒的时候,遇见了真正代表着仁德的主公,也就是刘备,刘备身上所代表的仁德,让赵云明白了其追寻仁义的真正所在。赵云与刘备一见如故,得以深交。时至公孙瓒与袁绍交战,公孙瓒派遣刘备为别部司马去山东抵抗袁绍,赵云便随刘备出征,帮助刘备掌管骑兵,后来公孙瓒因为所行之事与赵云追求的仁义相悖,赵云因此借着兄长去世的理由请辞还乡,刘备知道赵云此次一别,定然不会回来,于是拉着赵云的手不舍得分别,赵云向刘备说出了心中所想:“不能做有违背德操的事。”
七年之后也就是建安五年,赵云与刘备两人在邺城相遇,赵云决定跟随刘备成就一番事业,成就自己的理想抱负。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大军向南进攻荆州,刘备此时军力非常弱小,根本不足以抵抗曹操的攻势,只能够往江陵溃逃,刘备在溃逃的时候因为携带着荆州十余万百姓一起跟随,所以行军速度非常缓慢。曹操当即派手下骑兵快马追赶,很快就追上了刘备。危急之下,刘备丢下自己妻子和小孩,仅仅带着身边数十将领向东逃跑,混乱之中唯有赵云不知所踪,有人对刘备说赵云往北边曹操那里去了,刘备直接说:“子龙是不会弃我而去的。”没多久,赵云一边抱着刘备的幼子刘禅,一边保护着刘备的妻子甘夫人,返回到刘备的身边。旁人都目不斜视的看着赵云,想要好好瞧瞧能够从曹操大军之中救幼主而归的究竟是怎样一名猛士。
建安十八年,刘备与刘璋反目成仇,刘备发动大军进攻刘璋,与此同时召集诸葛亮等人支援,进攻的路上,一路攻克众多郡县,在平定江州之后,刘备命令兵分两路,令赵云带军从外水进攻,攻下沿路城池最后在成都会合。等到最终攻下成都之后,赵云因为居功甚伟被封为翊军将军。后来刘备又带兵平定了益州,这时有人建议将成都内的房屋和城外的土地都分给众将士,赵云第一个站出来反驳,认为现在还不到安定下来的时候,应该把这些东西归还给百姓,先让他们安居乐,这样才是最好的决定。刘备当即就决定听取赵云的建议。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听手下的建议进攻汉中,汉中守将是夏侯渊,夏侯渊势单力薄并不能抗衡刘备的大军,于是被击杀。等到了三月份,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来进攻汉中,大军的粮草有几千万袋运到北山下面,赵云认为应该趁机夺取这些军粮以断敌人后路,于是赵云派遣黄忠去攻打北山,但是黄忠到了约定的时辰依然没有归来,于是赵云带着仅仅十来个人去接应黄忠,不巧碰到曹操的大军,赵云只能且战且退,缓慢的退入汉军的营寨,这才突然发现部将张著陷于敌阵还没有逃脱,他二话不说又回身杀敌并救出张著。但是此时曹操的大军已经追击到了汉寨门前,而此时营寨里面防守空虚,不可能挡得住曹操的大军,赵云当机立断,命令大军大开营门,曹军看到这种情况,果然不敢继续追击。在此危难之际赵云鸣击战鼓,曹军吓得肝胆俱裂,竞相逃走,踩踏落水而死者不知凡几。次日刘备赞叹说:“子龙一身是胆也”,赵云也因此被封为虎威将军。
建兴六年,诸葛亮挥师北伐,令赵云与邓芝为佯攻箕谷,曹军大将曹真前来阻挡,由于兵弱敌强,在箕谷失利,然而赵云收拢军队,选择固守,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当蜀军退兵之时,赵云亲自带队断后,使得人员的伤亡和物资的损失都降低到最小。丞相得知以后想要赏赐给赵云的部将,赵云却回绝了:“我军军事上没有胜利,怎么能够接受赏赐呢?把这些物资全都封存起来,在寒冬之时都赏赐给大军将士。“诸葛亮对这种品行大加赞赏。
赵云追随了刘备三十余年,参加了无数的战役,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单骑救主证明了赵云的忠心耿耿,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战役证明了赵云之勇谋。赵云成为五虎将之一真正靠的是自己的才华与勇谋,所以他在民间的形象成为一个文武双全,几近完美的形象并不是没有道理,他死后被追封为顺平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