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是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科学补碘,健康一生”。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使人体从食物、饮用水中摄入的碘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损害。除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两种典型表现外,最主要的是缺碘影响胎儿脑发育,导致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迟滞或永久性障碍,造成病区人口智能损害。
碘被称为智力元素,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原料,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关系极为密切,是人们发挥理解力、创造力和运用逻辑思维的保护神。如果生活环境中缺碘,碘的摄入量不足,将威胁男女老幼的健康。受威胁最严重的是儿童和育龄妇女。孩子大脑发育从母亲怀孕时就开始了,胎儿期和婴幼儿期(0至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如果孩子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缺碘,会影响大脑正常发育,甚至会造成克汀病、聋哑、斜视、痉挛性双侧瘫痪、体格发育障碍、智力损伤等严重缺陷。碘缺乏可以影响妇女生殖功能,导致流产、死产、婴儿先天性畸形,低体重出生频率和婴儿死亡率增高。对成年人来讲,缺碘可造成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低下、机体潜能不能发挥、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差,影响生活和工作。
碘缺乏病是可以预防的,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是食用碘盐。外环境缺碘现状很难改变,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要想体内不缺碘,必须长期坚持食用碘盐。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供稿)
本文来源:鹤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