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学习了唐宋两朝对待民族的政策,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天下归一,和同一家;宋代对民族比较柔弱,和议为主流。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为什么呢?
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古代历代王朝的统治者都很重视,但也很棘手的问题。诗人王瀚有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人征战几人回”,可见边疆生活的险恶。
边疆的稳定影响国家的稳定,秦朝修筑长城不是为了边疆的安定吗?殊不知长城再坚固,固若金汤也有攻破之时,防守总比不上出击更安全。唐宋两代对边疆的管理就是很好的验证。
唐太宗第一、唐朝主动出击,先军事出击,再实行怀柔政策,令少数民族政权心服口服。
1、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战争劳民伤财,破坏生产,但战争能展现国力。有对比就有伤害。
东突厥多次南下进攻试探大唐,大唐的强盛不是吃素的,唐太宗曾经率领千军万马,岂能让你撒野呢?唐军大举反击,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国力强盛才有向心力,唐朝是很好的证明。
2、唐蕃和亲促进汉藏的友好关系。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多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开明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唐蕃和亲,有利边疆的稳定,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尔和经济文化交流。
3、推行怀柔政策,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唐玄宗统治时期继续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封东北的靺鞨族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宋太祖第二、宋代对民族柔软,和议派占上风,和议送财物保安定。
1、同辽签《澶渊之盟》
北宋建立之前已经占领燕云十六州,北宋发动北伐两次夺回未果,以见证其实力强大。年辽军南下攻宋,进逼都城汴京,宰相寇准力主抵抗在澶州击败辽军。但宋真宗急议和,送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这叫“岁币”。
2、同西夏签《庆历和议》
北宋与西北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屡战屡败。双方达成和议称《庆历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西夏称为“岁赐”,绢15万匹,白银7万两,茶叶3万斤。
3、同金朝签《绍兴和议》
南宋初年宋金对抗有明显提高,但宋高宗主动向金朝求和,年,南宋与金立绍兴和议,划界而治,南宋对全一称臣,每年向金缴纳“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两朝对民族政策一强一弱,唐强势令四海归一;宋弱可欺,两种不同的结果。原因何在?
1、国力强盛是保证,没有强大的国力何有稳定的国防。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宋朝“三冗”突出,国力贫弱。
2、唐朝先军事出击,再实行安抚的政策;宋朝力主议和保统治。
3、唐设立民族管理机构,与民族首领共同管理;宋朝签和议求和平。
结束语,唐宋两朝的民族政策告诉我们,民族团结,民族稳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愿望。
历史是一面镜子,正视为我们正衣冠,斜视照出妖怪。不忘历史所流淌的长河,这正是我们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