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16日-19日,第39届世界眼科大会在加拿大温哥华隆重举行,这是疫情后的首次线下大会。医院梅杰综合征诊疗中心首席专家刘现忠、陈素英两位主任受邀参会,并以《一种新手术方法“神经环路阻断术”治疗47例DBS无效的眼睑痉挛病例报告》这一主题,在大会上分享交流。
世界眼科大会由国际眼科理事会主办,每两年一次。目前拥有多个国家、地区和亚专科眼科学会成员,是全球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眼科学术会议。
两位主任此次参会交流,让“刘氏神经环路阻断术”登上国际舞台,让世界了解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创新治疗成果,这是医院梅杰综合征诊疗中心发展之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推动医学界深入研究梅杰综合征、造福全世界梅杰患者的一个重要契机。
1.向全世界展示梅杰综合征治疗的中国方案梅杰综合征是法国神经学家HenryMeige于年首先报道并以其名字命名的,以眼睑痉挛和口下颌肌张力障碍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多年来,该病以“病因不清、症状复杂、治疗困难、易被误诊”的特点,让医生束手无策,让患者身心煎熬,是医学界公认的世界难题。
两位主任此次的交流主题,就是用中国原创的方案“刘氏神经环路阻断术”治疗47例DBS无效的眼睑痉挛的病例报告,这一创新方法是在微创下精准阻断异常神经的传入和传出,不切除睑部轮匝肌,既消除了眼睑痉挛,又不影响眼睑正常功能。“微创、安全、经济、有效”的特点,已让国内31个省级行政区的余名梅杰患者受益。
2.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医生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医者精神世界眼科大会被誉为眼科医生的“奥林匹克”,能在此次大会上分享交流,是刘现忠、陈素英两位主任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但光环的背后,是两位主任带领团队四十年磨一剑的坚守与付出。
作为开科元老的“刘氏神经环路阻断术”创始人刘现忠主任,从建科初始,就怀着“生命所系、光明相托”的医者初心,凭着“刻苦钻研、敢于创新”的专科特色化发展理念,攻克了许多眼科难题。
年义眼胎还没有出现,用臀部真皮脂肪移植眼眶内,矫正眼窝凹陷;年为一位类天疱疮视力只有光感的患者行“异体全结膜移植”,视力恢复至0.02,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报道的唯一一例(成活的)异体全结膜移植术;应用斜视矫正+固定术,解决了废用性斜视复发难题……这些都是在刘主任的带领下,为团队后期研究梅杰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年,团队首次接触到了梅杰综合征,这个难啃的硬骨头又一次激发了刘主任不服输的劲头,这一追就是19年。
这是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攻克难题的经历,当时国内外对梅杰综合征的研究很少,可借鉴的经验及报道寥寥无几,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对世界级疑难杂症发起挑战,难度可想而知,但整个团队在两位主任的带领下从未有过退缩的念头。从最初的理论构想,到反复人体解剖学习,再到临床实践的逐步推进,每一个环节都走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年有了重大突破,“神经环路阻断术”一应用于临床,就以94.5%的治愈率得到了梅杰患者的广泛认可。
从青丝到白发,此时的刘主任,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仍坚守在临床一线,查房、手术、门诊、科研,医院,生活的地方就是工作的地方,工作的地方也是生活的地方,一切的重心都围绕着梅杰病转。团队年轻医生都佩服主任的精神头,心疼的问他累不累,“说不累是假的,但是想到我们为多位患者解除了痛苦,就是拯救了多个家庭,这些家庭再辐射下去,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吗?”刘主任说道。
这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主任,用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医生的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3.为全世界梅杰患者带来契机、有力推动梅杰综合征的深入研究据国外报道,梅杰综合征的患病率为4万分之一。但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发现,我国的发病率可能远超这个数字,且有年轻化的趋势。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别说是普通大众了,就连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了解都知之甚少。再加上梅杰综合征症状复杂,牵涉到多个学科,导致误诊误治率极高。
省直三院梅杰综合征诊疗中心,一直致力于梅杰综合征的科普和治疗方法的推广:
年成医院梅杰综合征诊疗中心;
年“大道健康为梅而约”公益基金项目启动;
年召开了河南省梅杰综合征高峰论坛;
年召开了国内首届Meige综合征诊疗新进展暨神经眼科学术交流会……
一步一个脚印,时间跨度从年到年,年龄分布从20岁到90岁,地域遍及全国31个省份自治区,“医院”被梅杰患者亲切的称之为“让全国梅友看见希望的地方”。
此次两位主任带着梅杰中心近20年的研究成果与世界眼科精英对话交流,让“刘氏神经环路阻断术”这个中国方案被全世界看到,这将为更多梅杰患者的康复带来希望。同时,也会让更多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