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斜颈:俗称“歪脖”,发病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先天性的原因有肌性斜颈和脊椎发育畸形,后天性的原因有因创伤、感染等导致的急性斜颈,由于眼睛斜视导致的眼性斜颈。最常见的是小儿肌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是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导致头和颈部的不对称畸形。
病因
1
产伤
分娩时一侧胸锁乳突肌因受产道或产钳挤压受伤出血,血肿机化形成挛缩。或因分娩时胎儿头位不正,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血运供给,引起肌肉缺血性改变,肌纤维水肿、坏死及继发性纤维增生,最后引起肌肉挛缩,造成肌性斜颈。
2
位置不良
胎儿在子宫内位置不良,导致头颈部受压,倾向一侧,引起胸锁乳突肌缺血、挛缩或纤维性变,而与生产过程无关。
临床表现
患儿在出生后1-2周内,颈部一侧可发现梭形肿物,呈椭圆形或条索状,底部稍微可移动,随后患侧的胸锁乳突肌逐渐挛缩紧张,患儿头部向患侧倾斜而颜面旋向健侧,当将患儿颈部向健侧转动时,头颈活动旋转受限,颈部伸直时出现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从而出现头斜向患侧、前倾、旋向健侧、面部变形、患侧颜面小于健侧、患侧耳朵向下接近胸锁关节,病程长者,晚期可继有颈椎侧弯、耳、眉、眼、嘴角都低下,两眼不在同一平面。
检查
外观、触摸、超声波、X光、CT、MRI
鉴别诊断
要与骨性斜颈、颈椎结核、炎症性斜颈、痉挛性斜颈相鉴别。
治疗
医院进行专业的康复治疗。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患侧颜面部的发育受影响,从而引起健侧颜面部产生适应性的改变,使颜面部不对称。本病如超过1年,且畸形明显者,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预防和护理
小儿肌性斜颈一般认为与孕产过程有关,所以,孕产过程中如有胎位不正、产伤或难产现象,产后要注意观察孩子的颈部,看看有无肿块或梭形肿物,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采用与头面畸形相反方向的动作加以矫正,如喂奶、睡眠的垫枕或用玩具吸引患儿的注意力等,都有利于纠正姿势。
王建伟,儿童康复科负责人,海南省医学院毕业,从事儿童保健工作20余年,具有丰富的儿科临床、儿童保健经验。专业特长:儿童运动发育评估、小儿斜颈诊疗及脑功能损伤导致畸形治疗。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深受广大患者的信任。
专家简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