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黔西南州普安县地瓜镇
的高三学子马小婷今年
以分的成绩考上了贵州民族大学,
按理说,一家人应该高兴。
可是,开学在即,
一家人却开始忐忑不安。
因为马小婷6岁时瘫痪,母亲侯汝彩一背就是12年。每一次抱起女儿、每一步、每跨一个沟坎,母亲都卯足了劲。因为在母亲心里,自己就是女儿的双腿。
“妈,你累不累?累了歇一下。”“没事,都背你10多年了,妈妈还准备背你上大学呢。”这段对白,是母女俩的日常对话。
5岁半,不幸患上痉挛性截瘫家住普安县地瓜镇马鞍山组的侯汝彩,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
年8月,她与丈夫步入婚姻殿堂,年,大女儿马小婷降临。看到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健健康康,夫妻俩有说不出的喜悦。
她常回忆说:“那时,一家人生活虽然很简朴,但却很幸福。”
转折发生在女儿马小婷5岁半时。
年农历三月,侯汝彩薅完玉米地,却无意发现在玩耍的马小婷走路不像往常,有些晃悠。她仔细查看,发现女儿双腿肿胀。后来马小婷双腿开始疼痛,逐渐使不上劲,慢慢地,不能走路了。
为了治好女儿的病,侯汝彩开始带着女儿四处求医。马小婷被诊断为痉挛性截瘫。10多年来,侯汝彩背着女儿跑遍了普安、晴隆、兴仁、兴义、昆明等地方,求医无数,却终无好转。
一次次的尝试、努力,侯汝彩始终无法改变女儿不能走路的事实。
侯汝彩于是下定决心,当女儿的双腿:女儿要去哪里,她就背到哪里,只要活着一天,就要背她一天。
几千公里求学路是母亲一步一步背出来的
马小婷失去行走能力那年刚好上幼儿园,侯汝彩背女求学的漫长道路便开始了。
每天清晨,她将女儿背到学校,中午背回家,午饭后又背去学校,下午放学再接女儿回家。
后来,为了让女儿有一个好一点的学习环境,侯汝彩决定将老家土地撂荒,带着女儿到县城上学。侯汝彩一边背女儿读书,一边在县城打零工攒钱为女儿看病。为了节省房租,她到离女儿学校2公里远的郊区租房子,每天早送晚接,风雨无阻。
丈夫为了给妻子和女儿创造更好的条件,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
侯汝彩背着女儿往返于家庭和学校之间,每天超过4公里,按照每年平均上学天计算,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7年时间,她背着女儿走过了公里求学路。
上初中后,加上周末补课,马小婷每年上学时间达到天。学校离得稍微近些,每天1.2公里,3年,侯汝彩又背了多公里。
高中三年,亦如此。
十二年间,侯汝彩用脚步丈量着女儿的几千公里求学路。
虽然疼痛难耐女儿懂得妈妈的艰辛
如今,马小婷的病情逐渐恶化,经常会感到头疼,甚至出现全身乏力症状,有时连写字都感觉吃力。
每当看到女儿被病痛折磨时,侯汝彩心里就难受,但不敢表现出来,她要用自己的乐观去引导女儿。她坚信:“再难的坎,都能垮过去”。
欣慰的是,马小婷虽然疼痛难耐,但她很懂得妈妈的艰辛。
侯汝彩回忆,女儿读四年级时,有一次她背着女儿去普安县盘水镇文笔小学上学的路上,在文笔山路口时不小心脚下猛一打滑,母女俩摔了一个趔趄,跌倒在满是泥巴的小路上。
“小婷,伤到没有,都怪妈妈,下次我一定小心一点!”侯汝彩顾不上自己,第一时间照看女儿。马晓婷听到妈妈的话后,马上抹掉眼泪说:“妈妈,我没事,你没摔伤就好。”
平日里,懂事的马小婷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喜欢看书,立志要做一名作家,将妈妈多年来背着她读书的艰辛和感动,用文字记录下来。在老师布置的作文中,马小婷这样写道:“我的妈妈不美,但很伟大。如果没有妈妈,我的人生将是一片黑暗。”
马小婷经常会问:“妈妈,你累吗?”侯汝彩每一次都坚定地回答:“妈不累!”女儿并不知道,母亲的每一步、每一次抱起女儿、每跨一个沟坎,母亲都卯足了劲。
“心里有苦只能往肚里吞,有泪也只能悄悄流。”母亲侯汝彩告诉自己,不能让女儿感受到家庭的压力,一定要让女儿有一个好的求学环境,让她学会自立自强。
开学在即,一家人却忐忑不安今年高考结束,马小婷以分的优异成绩被贵州民族大学录取。
高兴的同时,她也犯了愁。“我担心大学里没有单独的宿舍提供给我和妈妈。”马小婷说,由于自己行动不便,连上厕所都难。10多年求学路,都是母亲一直陪在身边。她很担心大学没有条件,让她和妈妈继续住在一起。
随后,记者采访到了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委副书记柏云兴。他告诉记者,马小婷提档后,学校以及学院*委非常重视,要求学工部、后勤处、资助中心、学院做出相应的方案措施,从精神上、物质上给予帮助,让她大学四年顺利完成学业。
在填报志愿之前,马小婷的心愿一直是读心理学,当大家问到为什么要选择学习心理学时,她的回答纯净而充满阳光。
“我想成为心理咨询师。”马小婷说,好的心态比成就更重要,因为心态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学心理学,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对于自己的遭遇,
马小婷并没有怨天尤人,
反而乐观地说道:
“我一直觉得我挺幸运的,
我妈妈对我特别好,
每个老师都很温柔。”
对于每一个帮助过她的人,
马小婷都记在心里。
来源:多彩贵州网众望客户端
记者:刘力华通讯员:候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