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星期二),医院神经外科教授张良文主任,医院(魏桥)手术及坐诊,有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听神经瘤,糖尿病周围神经痛,顽固性颞浅动脉痉挛性头疼,脑卒中后神经痉挛性瘫痪等方面疾患的患者可以提前预约来诊。
-
坐诊地点:
医院神经外科(外三科)
张良文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山东省疼痛医学会颅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功能神经外科常委兼副秘书长
医院学会颅神经疾病诊疗学组副组长
医院学会微侵袭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颅神经修复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电生理学组委员
中华中青年神经外科交流协会副会长
专业:主要从事颅神经疾病、脑肿瘤、脑血管病和脑外伤的诊治。发表SCI收录论文6篇,中文核心期刊20余篇;编著《三叉神经痛》《颅神经外科学》《临床神经外科学》等。擅长:1.颅神经疾病: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现余例/年,治愈率95%以上;三叉神经痛的微创外科治疗(射频热凝术及球囊压迫术)。2.脑肿瘤(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等)手术,已主刀完成脑肿瘤余例.奖励:第一位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叉神经痛的外科治疗体系研究,);第一位获山东省高校一等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疼痛之王-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有天下第一痛之称,俗称“脸痛”,具体临床表现是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起病初期常被人误当做牙痛。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左右发病,一般多发于中老年人朋友,其中女性较多,其发病右侧多于左侧,主要症状为闪电样、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严重的或使患者引发抑郁,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来说,其面部有一个“扳机点”,也就是神经受侵犯区域内的一个或者多个敏感区域。当患者在正常饮水、吃饭、说话、刷牙时,一旦触及这个扳机点,剧痛就会到来。甚至有时候连一阵微风都会让患者受到剧烈的疼痛。写在脸上的疾病-面肌痉挛
年轻面肌痉挛患者对爱情、事业的影响很大。面肌痉挛的临床表现是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眼轮匝肌、表情肌、口轮匝肌)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面肌痉挛包括典型面肌痉挛和非典型面肌痉挛两种,典型面肌痉挛是指痉挛症状从眼睑开始,并逐渐向下发展累及面颊部表情肌等下部面肌,而非典型面肌痉挛是指痉挛从下部面肌开始,并逐渐向上发展最后累及眼睑及额肌。临床上非典型面肌痉挛较少,绝大多数都是典型面肌痉挛。面肌痉挛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略多于男性,但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面肌痉挛虽然大多位于一侧,但双侧面肌痉挛也并非罕见。显微血管减压术(MVD)
三叉神经痛、面肌抽搐是困扰病人的神经血管压迫症,当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药物的*副作用对于能耐受开颅手术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面肌抽搐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已经成为首选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案,具有手术效果明显、非破坏性、副损伤少、极低的复发率等优点,因此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微血管减压术是已知可以治愈此类疾病的唯一方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老年人腿脚不好,需要看看血管!
有些老年人经常会感觉腿脚发凉、发麻,甚至疼痛。这可能是腿部的血管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管腔发生狭窄、闭塞,下肢发生急性或慢性缺血引起的。这种病叫做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与冠心病一样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种表现,但人们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了解远不及冠心病。据统计,7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超过14%的人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而实际就医比例远低于该比例。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哪些表现:
1
早期症状
患者一般会感觉下肢发凉、麻木、腿部肌肉会出现痉挛,俗称“抽筋”,常会被误认为是老年人缺钙,延误了病情。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医院通过科学的检查手段确诊。
2
运动后疼痛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常见的症状是间歇性跛行,表现为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由于组织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堆积,产生痉挛性疼痛,被迫停止运动。休息一会儿后,酸性代谢产物排出,疼痛缓解,再次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再次出现。常见小腿疼痛,其次是臀部、大腿、背部、足部疼痛。随着缺血的加重,患者行走距离会越来越短,从几百米到十几米,甚至几米。
3
休息时疼痛
医学上称为静息痛,是下肢严重缺血的表现,患者在不运动的情况下,血供不能满足组织的需要而出现疼痛,尤其在夜间患者入睡时疼痛更重,肢体低垂或轻微活动后疼痛减轻。这个时期患者必须积极治疗,否则进一步发展会进入坏死期。
4
组织缺血坏死
在这一时期,坏死症状较轻时肢体会出现组织营养障碍,皮肤粗糙、脱屑或皲裂;汗毛稀少或脱落;趾(指)甲生长缓慢、增厚、少光泽,脚部有轻微的破裂也不容易愈合。病情加重时,会出现下肢发黑、感染、坏死甚至截肢,危及生命。
缓解下肢血管发生狭窄的方法:
1、控制“三高”。患有高血压的人群,需要遵医嘱按时服药,目前来说高血压是没有根除的办法的,只能用降压药进行控制。每个高血压患者都需要配备血压计,定时监测自己的血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晚期肢体合并发生溃疡、坏疽,而糖尿病的血管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两者相互加重。所以需要控制血糖,合理饮食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体重指数(BMI)与血脂水平呈明显正相关,一般来说,中心型肥胖者更容易发生高脂血症。肥胖者的体重减轻后,血脂紊乱一般可恢复正常。保持清淡饮食,调整饮食结构。
2、步行锻炼。规律的有氧运动可改善最大步行距离、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特别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老年患者,运动治疗可增加无痛步行距离和最大步行距离,同时降低血浆胆固醇浓度,降低收缩压。
3、服用药物。包括扩血管药物,口服他汀类降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以及抗血小板药物如拜阿司匹林肠溶片。部分降脂药物需要定期化验肝功能情况。
4、足部保护。保护足部避免受伤,注意足部卫生及鞋袜穿着,不要穿不平整的袜子,以防脚部受压,影响血循环。穿鞋前要仔细检查鞋内有无异物,鞋不合适或长时间行走导致足底压力过大,表现为局部茧子的形成,加重了局部压力,可以说足茧往往是发生足溃疡的先兆。要学会足部检查,如有皮肤颜色、温度改变,感觉异常,趾甲变形等,要及时求医,以免贻误病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