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三甲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由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第一锂电网共同举办的“中国国际锂电技术发展高峰论坛”于11月2日-3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盛大召开。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梁锐在本次中国国际锂电技术发展高峰论坛做了《中国动力电池发展趋势与竞争策略》的主题演讲,现场演讲实录如下:我是欣旺达的梁锐,今天的报告我来给大家做。今天见到了很多老朋友,非常高兴。也是领导来请我来分享一下,报告也是结合媒体、业内同行的分析和报告,我来汇集而成的,当然加上了我个人的意见和判断。这些研究希望像崔东树秘书长一样,首先给大家做信息分享;另外,对于中国动力电池发展趋势有一些讨论,对于未来业务的发展,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我的报告主要是有四个方面: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动力电池的概况、动力电池竞争策略,最后是公司的简单介绍。刚刚何主任也讲到了,现在面临着三大难题:石油短缺、大气污染、温室效应。这三大难题怎么解决?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了燃油汽车现在是这三大难题相关的,烧油、二氧化碳排放、污染排放,各国都提出了燃油车禁售时间表。同时,对于碳排放限值,刚刚崔部长也讲了,欧洲在年会达到3.8升/百公里耗油;中国年达到4升,年达到5升。从汽车的发展来看,遵循这么一个规律,从化石能源的汽车,先转向节能型的汽车,而不是一下子到纯电动汽车,纯电动是新能源汽车。目前从国家最新刚刚批准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规划,以及最近中国汽车工程协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路线图2.0》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趋势,我觉得也大家慢慢达成了共识。不是一下子从化石能源汽车、燃油车到了BEV。而是ICE、HEV、PHEV到BEV。除了车是电力驱动,而我们用的电也应该是新能源,这才是最后实现的目标。不是火电厂发的电,再用电动汽车跑起来,这对于碳排放和污染没有任何意义。可以看到汽车低碳化、多技术路线的法行发展是一个趋势,我们国家提出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将电力行业碳排放量控制在40.2亿吨以内,这个是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汽车发展是节能型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同时发展的过程,包括电动化的战略转型,这些已经是确定的新目标。我前天见了亲自参与制定标准的国内专家,他就在说,现在这个目标比较现实了,比较接地气了。年,我们要打造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各占50%,汽车产业化实行电动化转型。什么意思呢?以后就没有完全烧油的车了,至少要加上48伏或者是HEV电驱动的系统。燃料电车保有量会达到万辆,商用车实用氢动力转型,对于一些主要的里程碑,比如说乘用车、商用车、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应该说都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现在看到不光是作出了“十四五”,而且年,中长期的发展都做出来了,这对于我们未来的电动汽车和电动电池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年,新能源汽车形成自主、完整的产业链,纯电和插电混合动力都要和国际同步,这是一个总的目标。车企不管是国外的*策还是中国的*策,车企都采用两个战略并动,从纯烧油的变成混合动力的,发展节能汽车HEV。另外是转型战略,开发新一代车用能源系统,下一步要发布BEV和HEV。大众、丰田、伏特、通用等国际车企都顺应了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25%的目标,年会成为新能源汽车集中投放时期。也可以看到这么一个基本的趋势图,国际车企的电动汽车规划都非常明确,其中可以看到大众和雷诺日产是非常激进,也显示出引领市场的决心。从全球的预测来看,年应该有21%的车是电动汽车。年现状是什么样呢?年全球的销量是万辆,新能源汽车是万辆,渗透率达到了2.5%。应该说不是很高,但是已经有非常长足的进展。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预计今年全年达到万辆。这是从目前行业得到的信息,崔秘书长刚刚也做了预测。我们看到今年一个趋势,就是欧洲的碳排放*策下达之后,HEV的需求非常的旺盛,可以看到不管是丰田,还是欧洲其他国家,都在做HEV。短期内,他们认为全面过渡到BEV不符合客观发展的规律,包括年碳排放每公里95克,有这样非常现实的压力,达不到就不能够扩大生产规模。我们汽车产业链的现状,整体水平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另外,整车的能耗、续驶里程进步,竞争力全面提高。但是有一个对比,今年1-8月,电动汽车的销售量欧洲是超过了中国,所以,我们大家都感觉到今年欧洲总的销量要超过中国。我们在很多行业会议上,大家都有一种危机感,我们别起了大早,赶了晚集,人家在鼓励上行的时候,我们*策退坡,销量下降,给整个产业会造成一些影响。当然,我觉得这也不是空穴来风,在电动汽车竞争当中可以看到,1-8月份TOP10电动汽车中,中国的厂商也就是两家(比亚迪、广汽新能源AionS),这里面就引发一个问题,新能源汽车要弯道超车,目前这个情况怎么弯道超车?还是一些传统国际的车企,他们一旦重视的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并且做了很多年的积累,厚积薄发,很快就会占领市场。前几年,我们做了太多的垃圾车型,当然电池行业也做了很多的垃圾电池,这是急功近利的一种结果。其中的原因,当然不用深究,各个方面都有。但是,我就感觉到我们要有一种危机感,新能源汽车现在弯道超车的理想真正要实现,就要反映在市场的表现才可以。不管怎么说,我们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最大推广国家,去年是万辆,今年上半年据说达到万辆的总销售,今年底要做到销量达到万辆,看来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刚刚崔秘书长展示了欧洲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竞争相对激烈。以后新能源车,我们分了三个档次:1.高档汽车,消费人群私家车,比如特斯拉、宝马,要品牌,不常充电,一般要求快充。2.经济型家用车。比如宏光MINI,考虑使用经济性,老百姓需要什么车,真正是能够满足他需要的车,并不是非追求高大上,才能显示出你做出了好车。3.运营车、网约车是巨大的市场。去年有一个数据表明,80%的电动车都卖给了网约车和出租车公司。这一块也是我们未来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点。但是,根据不同的车型,技术的指标要求不一样,客户的痛点和关切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的企业要根据不同的定位来开发不同的产品。新能源汽车的核心资源,这是我研究的结果,我觉得以后的发展:运营平台、充换电设施和动力电池,会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三个重点。我们做动力电池的企业,应该对自己要有信心。不关心能源汽车怎么发展,都离不开动力电池。刚刚崔秘书长也讲了,未来年的时候,将有巨量的动力电池需求。但是我们也要重视,现在运营平台,比如说滴滴、美团、东风畅行等都做了运营,跟这些运营平台的合作可能会成为推广产品比较好的渠道。另外,充电和换电设施,尤其是换电成为今年的风口,希望大家重视。在汽车的状态下,动力电池会有比较大的发展,动力电池年会达到GWh,年达到GWh。中国到年会达到.1GWh。这个数据是前期的数据,我个人认为这个数会比这个大,因为原来没有考虑欧洲市场的快速增长,也没有考虑到混合动力的车型的增长,现在混合动力增长了,现在欧洲的车企要求中国汽车公司到欧洲设厂,这个增长拉动也是非常巨大的。同时可以看到目前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中、日、韩现在同场竞争,年做了白名单,中国市场里面,日韩进不来,现在放开之后,大家在全球竞争。我们也非常高兴看到,以前高端的车企只采用日韩的电池,现在中国的电池也进去了。当然,我举的是宁德时代和欣旺达,也进入了雷诺的供应链。1-8月份LG是第一,CATL占据第二,等一下我讲LG召回事件,可能会对它有比较大的影响。但是不管怎么样,可以看到中日韩在全球占据动力电池的一壁江山,实际目前的竞争就是怎么跟日韩竞争。另外一个情况,我们进入了欧洲车企,日韩也进入了中国市场,,LG化学、松下,在1-8月份占据第三、第四位的市场份额,这个不是原来说的“狼来了”,而是与狼共舞的新阶段。电池和车企的战略联盟也是一个大的趋势,可以看到CATL和很多公司建立了合资公司,LG和很多车企也有,包括最近大众投资国轩、戴姆勒投资孚能、本田也入股了CATL等等,这些都是目前的大趋势,也是电池企业需要考虑的。因为只有这样一个战略合作了之后,才能大家共享研发资源、共同面对新的市场机遇,有一个长期的战略性安排。这是刚刚讲的未来发展,电池从能量型电池、能量动力兼顾型电池、功率型电池,实际上能量型和功率型的电池是相互矛盾的,比能量高,功率性能就差;如果功率型,能量密度低。谁要是开发出来比能量和比功率都高的电池,那就拿分了,那就很好。另外一个是发展的趋势,根据客户的要求、根据不同汽车市场的定位,我们可以看到有几个发展趋势:1.电池能量密度要不断的提升。年单体电池做到wh/kg,年,年,固态电池有望商业化,学术界和产业界都达成了基本的共识,都在往这个方向努力,也有不断的新成果出来。我有一个想法,国内的产业有一个毛病,就是比较急躁,没有经过充分验证就推向市场,这也会造成试错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的成本太高了。2.电池的快充性,也是现在的要求,怎么样解决里程焦虑、解决汽车利用率的问题,所以快充肯定是我们作为电池人必须要做的工作。3.电池成本。现在大家都非常关心,我是感觉电池成本的下降是远远地超过了10年前的预计,甚至是超过了我3年前的预计。在过去10年,电池成本下降了差不多90%,这个也是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当年马斯克提出美金/度,到年实现,我们到年基本上能达到,而且现在低档车的铁锂电池已经超过了这样的目标。4.中国HEV电池市场方兴未艾,这也是发展的趋势。全面电驱动化代替禁燃时间表更符合国情。5.换电模式和电池标准化。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现在我们讲的换电模式有六大优势,但是怎么做换电也是一个新的风口,未来率先推动了换电,很多国产运营换电公司得到了大家的重视。但是在整包换电、侧面换电、底盘换电、电连接、热连接等,这方面很多标准没有做。我们有参与三个国家标准的制定,我在国内行业会上呼吁,国家做这个事情时,应该赶快实行标准化,这样才能有利于产业的发展。大家看到主流换电模式很多,包括BetterPlace、蔚来、北汽、特斯拉都有,伯坦分箱换电。有业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