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斜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博士师兄的逆袭如何提升科研竞争优势
TUhjnbcbe - 2021/3/26 16:37:00

导语

跟很多//留学学霸相比,在科研道路上,笔者的起点可以说很低了。三流本科,硕士双非,博士才考上,现在准备申请上海市“超级博士后”。一路走来,跌跌撞撞,很不容易,也走了很多弯路。“科研是个无底洞”,这是笔者读博以后的切身体会。做科研,是一段孤独、漫长、四下无人的旅程。如果有前人的指引,可以少绕弯路,某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因此,笔者总结此文,希望给正在科研奋斗路上的硕博士一些实用建议。

本文包含两个方面:三个“一定要”和五个“尽可能”。

一.三个“一定要”

(1)一定要有SCI论文“一作”或者通讯作者

论文是你的科研成果最直观和最具说服力的体现,科研界对于论文的署名也一向很敏感。无论是笔者正在准备的“上海超博”,还是博后面上基金的申请,大学教职申请等,只认可第一作者(包含“共一)”或通讯作者(包含“共通”),对第二作者是不予认可的。

那么“二作”有用吗?在校外,一般是只承认“一作”和“通讯”的;在校内,一般看两点:①学校的要求;②论文的含金量。有些学校发表论文还存在着导师“一作”,学生“二作”的情况,短期看,或许可以加分拿多一点奖学金,但是长期看,非常不利于后期人才计划的申报。所以,一定要未雨绸缪,拿到“一作”或者“共一”。

(2)一定要掌握必备的学术技能,提高综合实力

硕博研究生期间,要丰富自己的科研技能,以下几点排名不分先后:论文写作(包含SCI/SSCI论文写作、基金申请书写作等)、文献检索、科研软件、数据处理、PPT制作与汇报等。

论文写作:能写好论文是核心优势。学术资源从来不缺,要提高自己的“搜商”,多听一些论文写作的讲座,多看论文写作技巧和教程。

文献检索:学会文献查阅是一项必备的科研技能。领域内入门,一定是从文献阅读开始的。第一,掌握好几个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例如EndNote、NoteExpress、Mendeley等;第二,掌握一套做好文献阅读笔记的技巧。

科研软件:在个人领域内必须要掌握的科研软件,要提前学习。例如,生物学领域研究人员,要掌握一些常用生物学软件的安装与应用,可以提高科研效率。

数据处理:大数据时代,必须要学会基本的数据处理手段,这也是论文撰写的刚需。强烈建议学习一门统计学课程(R或者Python),可以提升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PPT制作与汇报:做好PPT,是科研进阶之路的一大法宝。无论是组会、成果汇报、讲座、入职演讲……都离不开PPT。

(3)一定要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是你科研工作的有力证据,是你科研成果的原始数据。力求实验记录清晰、详尽。日期、步骤、想法、失败的实验等都需要记录得当。

二.五个“尽可能”

(1)尽可能准备国内高水平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年度开放领*期刊、重点期刊、梯队期刊、高起点新刊、集群化试点等5个子项目申报。国家导向已经逐渐向国内期刊倾斜,尽早准备1-2篇国内高水平论文是明智之举。

(2)尽可能多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论坛、赛事

在国家铁了心“破四唯”的大方向之下,全方位发展是大势所趋。多参加本领域内的论坛和赛事,获得一定的荣誉,可以提升在人才选拔评选时的优势。多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不要满脑子想着玩,多感受学术圈的氛围,结识领域内的同仁。

(3)尽可能发表“单一作者”论文

发表“单一作者”论文需要很强的科研综合实力,因此也是一个人是否具有独立科研能力的有力佐证。读博期间,要尽可能有意识地撰写、发表一两篇“单一作者”论文,培养自己的独立科研的水平。在未来,单一作者论文在你科研成果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定强于多作者论文。

(4)尽可能早申请专利

目前专利申请获得授权的周期至少两年,所以,想要毕业时有一个专利在手就越早准备越好。

(5)尽可能出国交流

海外经历确实是个加分项,提早准备雅思托福,申请出国交流,提高综合竞争力。

结语

以上就是笔者对于硕博士该如何提升自己的科研格局和竞争力的一点看法,总结起来就是三个“一定要”和五个“尽可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的同时,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共同进步!

End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投必得业务类型~请大家点击右下角,将投必得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博士师兄的逆袭如何提升科研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