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的一项荟萃分析[1]显示,接受紫杉醇药物球囊或支架治疗股动脉疾病的患者晚期死亡风险更高。这项分析结果引发了FDA调查,相关器械制造商也在进行一系列新的研究。
年1月发表的另一项荟萃分析[2]则显示,根据美敦力公司(Medtronic)IN.PACTAdmiral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在两个单组试验和两个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接受紫杉醇药物球囊治疗的患者死亡率与紫杉醇暴露之间没有相关性。
在这项分析中,PeterSchneider博士将患者按照所使用的紫杉醇药物剂量分为低剂量(平均.0μg)、中剂量(平均.5μg)和高剂量(平均.2μg)三组,发现三组间的患者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并且高剂量组的生存率更高。这项研究报告于1月25日在线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期刊(JACC)上,是本周莱比锡介入课程(LINC)特别会议中的一部分。
来医院的KonstantinosKatsanos博士是此前引起争议的荟萃分析的作者。在此前的研究中,Katsanos及其同事纳入了28项随机对照试验,发现与非涂层设备相比,接受紫杉醇介入器械治疗的患者的2年全因死亡相对风险增加68%,5年相对风险则增加了93%。该报道发布后的几天内,欧洲的两项外周动脉疾病(PAD)临床试验暂停了入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随后宣布,该机构正在评估支持批准紫杉醇球囊和支架的研究的长期随访数据。
针对Schneider的报道,Katsanos表示:“制造紫杉醇器械的所有主要公司都提供了更多数据,我们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但是,这项报道并不影响我们研究所发现的的患者术后2年和5年死亡率升高的意义。”
已有批评者对快速释放紫杉醇的药物球囊影响患者长期死亡率的机制表示质疑。对此,Katsanos解释称,紫杉醇在组织中的半衰期在1周到2个月之间,死亡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同时,不同器械中的紫杉醇含量有很大差异,例如ELUVIA支架中的药物含量仅为0.4mg,而IN.PACT球囊则含有约8.4mg的紫杉醇。
Katsanos在LINC会议中报道称,与含有不足3.5mg紫杉醇的介入器械相比,接受含有至少3.5mg紫杉醇的介入器械治疗的患者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的2年风险更低(0.28-0.45vs0.46-0.81),但有更高的2年死亡风险(1.23-4.33vs0.87-2.19)。他提出,紫杉醇器械对长期死亡率的潜在影响可能与紫杉醇干扰有丝分裂并导致细胞死亡和增加非整倍体子细胞有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