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对手分析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和需求,对竞争对手信息情报化的过程,是竞争情报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竞争对手信息是指与本企业存在市场竞争关系或潜在市场竞争关系的其他单位的相关信息,包括竞争对手的公司规模、产品构成、产品特色、经济实力、产品策略、竞争战略等。[1]通俗地讲,一切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都可以纳入分析的范畴。
从专利分析的方法出发,竞争对手信息可以分为专利信息和非专利信息两大类。专利信息是指该竞争对手的全部或部分专利所包含的信息,以及其相关的专利活动信息,这是分析的核心和主体。非专利信息是指该竞争对手的基本概况、主营业务、核心产品/技术、财务报表等,是对专利信息的补充,是专利信息分析的线索。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以得到更为全面、准确、深入的分析结论。
一
竞争对手的专利信息分析
竞争对手专利信息的主要来源是以其自身所申请专利为载体的相关信息,另外还包括竞争对手所开展的专利活动所涉及的相关信息。在数据采集时应注意申请人的不同名称表达方式和公司间的相互从属关系。
竞争对手的专利分析通常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方法。[2]定量分析主要是对专利各项指标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定性分析主要是对专利文献涉及的技术进行分析,分析的角度有技术系数法、技术功效矩阵分析法、技术角度分析法、技术路线图、权利要求范围及其关系分析、以及鱼骨技术分析等。[3]通过定量分析可以对竞争对手从宏观层面建立比较全面的认识,以便后续进行定性分析时确定分析目标和选择分析对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是按照由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先进行定量分析,再进行定性分析。
1、专利数量分析
专利数量分析是指对专利的申请量进行统计,并结合专利类型、申请日、公开国家、法律状态等从不同角度对专利数量进行解读。
基本地,通过专利申请数量变化情况,可以反映出竞争对手对相关产品/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和重视程度,通过申请地域可以反映出竞争对手在空间上的市场分布,通过法律状态可以了解实际有效的专利数量,这些都可以作为评价专利实力的基础。
进一步地,通过在同一时期与同行业的整体专利数量、同行业其他竞争对手的专利数量进行比较,可以分析出竞争对手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结合竞争环境的分析结果,还可以对竞争对手的技术发展方向、市场规划方向进行预测。
图1专利数量分析
2、专利分类号分析
目前使用的专利分类体系主要包括国际专利分类体系(IPC)、合作专利分类体系(CPC)、日本专利分类体系(FI和F-Term),另外还有德温特数据库所使用的手动代码分类体系。无论是哪种分类体系,通过对专利分类号进行统计分析,可以获得竞争对手的技术领域、技术特点、技术优势等情报,结合申请日、公开地域还可以获取竞争对手的技术演变趋势、地域技术分布、技术研发方向和热点等启示。
图2专利IPC分析
3、同族专利分析
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同族专利数量及其分布,可以发现竞争对手相对重要的专利以及其海外市场策略。同族数量较多的专利,往往是其专利布局的重点,专利所保护的内容很可能是竞争对手的核心技术,申请国家则预示着市场推广的范围。
图3同族专利分析
4、被引用专利分析
被引用次数较多的专利,往往是该领域的基础技术,通过引用的代际关系,还可以分析技术发展的脉络,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地,通过分析不同公司间的引用关系,还可以了解相关公司的技术竞争性或继承性。同时,结合被引用次数和IPC分类号分析,可以得出竞争对手重点研发的领域等。
图4被引用专利分析
5、发明人分析
发明人的数量反映了竞争对手研发团队的规模和实力。进一步地,可以通过作为第一发明人的专利数量、专利被引用次数和同族专利数量来识别核心发明人。通过核心发明人的专利申请、科技文献及其他相关信息,可以了解竞争对手乃至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态势和方向。
图5发明人分析
二
竞争对手的非专利信息分析
竞争对手的非专利信息涉及内容较为广泛,收集和加工的难度较大。常见的信息获取途径有:竞争对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