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人际交往是必要的事。
有些人和别人打交道,那叫一个如鱼得水、周到圆滑,没有他交不到的朋友;而有的人却因为人际关系苦不堪言,甚至都想归隐山中,与闲云野鹤作伴……
那么为什么同样具有眼耳口鼻的人,怎么与人交往的心理体验就产生了这么大差异呢?这就不得不提到——
“交流的艺术”
我们和别人交流的步骤一般是:
1、先将此人的容貌、形体、衣着观察一番,根据经验来判断;
2、然后再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来判断他的真实想法;
3、根据对话的语境,自己做出回应,进行回合对话,以达到互动目的。
一般交际场上的高手,能很敏锐地从他人的外貌将其人的出生背景、审美层次、社会阶层和精神面貌摸了个大概,在根据其说话时的眼神、手势、面部肌肉的运动,来判断对方是否真诚,来获取其真实想法;最后再结合自身诉求,给出相应回应。
中国人一向讲究含蓄知性,所谓的“看破不说破”便是这么来的。
而“看破不说破”重点就在这个“看”字,看的是哪儿?自然是脸、手以及身体幅度,这就是我国古代的所说的“相”。
相学的历史在我国十分悠长,所谓的相,就是一种透过观看一个人面部、手部、身体动作特征的方式来论人和事的学问,这刚好和我们上文提到的交流技巧契合。
▼
所以你如果想要在社交时在别人不知不觉间洞悉对方,做到知己知彼,成为社交高手,那就不可不知一个实用的观人术——
“观人八相”
那么这“观人八相”到底是如何观人的呢?接下来子曰就来具体讲讲:
1、朝天张望之相
当你与你的谈话对象交流时,你察觉到对方经常朝天张望,那么需要警惕了,因为很可能对方不拿你当回事,甚或有偏见、看不起你。
如此交谈的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达成“不平等条约”,就是你“落荒而逃”。解决方法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不再费口舌。
2、目光下视之相
如果在交谈过程中,对方经常性目光下视,则反映对方已经没有兴趣进一步谈话,或者对方缺乏诚意,甚至对你失去信心。
反过来,如果是你自己在谈话中屡屡目光低沉,也同样你不看好此次交流。与此类似的是,如果一个人理亏或者心虚,眼神也同样会有此反映。
3、坐立不安之相
如果在交谈时时,发现对方屡屡变换坐姿,那么,你要小心了。
对方一定是一个变化多端者,可能说好的事也会变卦。一定要事先留有一手,防止意外事情发生。
4、挤眉弄眼之相:
交流时,如果对方不是由于生理的原因而频频挤眉弄眼,那么,表明对方正处于思考问题的紧张状态。
因为此时他并不是想向你献殷勤,而是他要借此分散自己的紧张状态、企图令头脑清晰而已。
5、左顾右盼之相
与上述类似,如果一个人在和你谈话时,老是左顾右盼而又无客观原因,那么,可以肯定该交流不会很愉快。
因为,眼神不定,东张西望,或者左躲右闪,不是有不轨之企图,就是表明对方心不在焉了。
6、目不斜视与目不正视
交谈中往往有人目不斜视盯着你,似乎想让你喘不过气来;与此相反,有时谈话时对方却目不正视,让你很难捕捉到他的眼神。
那么,除了高高在上的交流对象和没有信心的交流者以外,通常,这两类“异曲同工”者反映出的体相就是:
对方很可能是一个说谎者,他企图用不同方式掩盖自己的不安和焦虑。
7、未说先笑之相
还未坐定,对方就放声大笑或者呵呵冷笑,那么,该谈话不会愉快,即使达成了某些共识,也是你做“亏本买卖”。
因为,对方无视你的存在,不重视此次交流,有“以大欺小”之嫌。
8、点头哈腰之相
一些交流对象非常会伪装,你说什么,他都是“好好好”、“是是是”,不住点头哈腰。好像很痛快,其实,你要当心了。
因为对方很可能“笑里藏刀”,也可能是敷衍了事。你不能寄这次交流的希望太大,很可能适得其反或浪费时间。
以上的“观人八相”,完美诠释了何为“察言观色”,能懂一些人际交往的“潜台词”,对我们生活、工作都是相当有帮助的。
其实,“与人交往,是证明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最基本的一种存在和表现形式。”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那就是:
我们光自己知道自己活着不行,还得需要他人来证明,而且这个证明的表现形式必须通俗,广泛使用,那个方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以语言,思想,等方式来接触、传达。而这个不断与人、与世界交流的过程,就是你活着的痕迹!
现在子曰做的,也就是在和你交流,以文字、以思想、以视频……不管传达地到不到位,总归还是在不断表达。
所以子曰也希望你能在人际交往中,不管是如鱼得水,还是略感疲惫,都积极地去与人、与世界交流!毕竟
▼
“网络一线牵,珍惜这份缘”